當醫生告訴我們渟渟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的時候,我瘋狂地在網上搜尋有關""神經母細胞瘤""的資料:

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嬰幼兒期常見的惡性腫瘤,大部分病例見於五歲以下之小童。它源自發育為人體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脊細胞,但它的成因仍不清楚。可以發生這些腫瘤的部位非常廣泛,最常見的起源部位在腹部內的腎上線,但亦可以在其他地方如頸,胸腔和盆腔等部位生長。這腫瘤的生長速度可以很快,而且也可以擴散到其他的地方如骨骼、骨髓、淋巴結、肝臟和肺部。

當小孩患有神經母細胞瘤,其臨床病徵一般取決於腫瘤原發和轉移到的位置。常見的症狀包括腹部有一個不痛的腫塊,腹脹,嘔吐,食慾不振,體重下降,不明的發燒,面色蒼白,骨骼或關節痛,淋巴腺腫大等。如果癌細胞擴散到並破壞頭顱骨,便出現黑眼圈(熊貓眼)的特徵。要確診神經母細胞瘤需要做腫瘤的活組織病理檢查,並配合如小便、骨髓及影像掃瞄(如電腦掃描及同住素掃描)等檢查,以斷定有否轉移(擴散)及擴散的範圍。

臨床症狀:多見於嬰幼兒,由於腫瘤發生部位廣泛,早期多為特異性全身症狀,且易早期遠處轉移。

1
、初發症狀:約半數以上病兒長期不規則發熱為征,也有以不同程度貧血而就診,腹脹、腹部包塊常見於嬰幼兒,兒童可訴腹疼和肢體疼痛,還可有食欲不振,消瘦、乏力、衰弱、易激惹等。

2
、原發腫瘤灶表現:原發於頸部腫塊可壓迫交感神經引起Horner綜合症,縱膈腫瘤長至一定程度影響肺擴張,可出現咳嗽,呼吸困難,原發於腹部的腫瘤較大時,可腹部膨隆,或可捫及一無痛性包塊,質地堅硬,可致消化道壓迫症狀。

3
、轉移灶表現:骨轉移時以顱骨、骨盆、脊柱、四肢長骨受累多見,有骨痛、關節痛、行走困難,跛行甚至病理性骨折,骨髓轉移常見發熱、難治性貧血、肢體疼痛、出血和血小板減少等,肝轉移多見於1歲以下嬰兒,皮膚轉移多發生於新生兒和乳兒期,形成皮下結節,尚可有腦、肺和遠處淋巴結轉移。

4
、特殊症狀:可出現難治性水樣腹瀉、低血鉀等;也可有多汗、心悸、易激惹。


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及其治癒機會,取決於病童的年紀,癌病的期數和癌細胞基因特性等多項因素。早期沒有擴散的腫瘤,一般只須將腫瘤整個切除,其存活率即可超過九成。一些一歲以下的嬰兒,若果原發部位的腫瘤屬局限性,或轉移的部位只限於骨髓、肝臟或皮膚等而沒有骨骼及其他器官轉移的話,在不需接受任何治療的情況下腫瘤甚至可能會自行消失。但若病童大於一歲而腫瘤已經擴散,治療便較複雜及困難,而以往的治癒機會更低於一成。但自九十年代中後期,在手術前後配合化療、再配合手術後的體外電療、體內標靶放射治療、抗體免疫療法及骨髓移植等合併多項治療方法,現在的存活率已大為提升到四至五成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患癌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羊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